登录 | 注册  收藏本站 | 在线留言 | 帐篷百科 |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400-090-8208
  • 1
  • 2
 > 帐篷故事

救灾充气帐篷的故事

救灾充气帐篷的故事

 一顶救灾充气帐篷的故事

本文讲述的是在“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发生之后,三个普通人因为一顶救灾帐篷而相关联的故事。

灾民陈有忠;

    站在陈有忠家的院子里朝对面看,一座座长满各种树木的大山生机勃勃,满目的绿色让人感觉身心舒畅。

今年50岁的陈有忠一直就生活在这样的美景里,耕田种地种药材,生儿育女养蜜蜂。

    然而,“7·22”地震之后,“农民陈有忠”成了“灾民陈有忠”。因为,他家的六间土坯房都不同程度地受了损,成了危房。他家周围另5户邻居房屋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他一样成了灾民。

    受灾后,陈有忠马上通过固定电话代表居住在这草川地社的仅有的6户人,向草川坪村的干部上报了灾情。

    不久,村干部和乡上驻村干部一起赶到了草川地,在察看完灾情后,干部们立刻向乡上作了汇报,然后决定紧急运送6顶救灾充气帐篷到这里,先解决陈有忠和他邻居们的临时生活安置问题。

    等陈有忠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闻讯赶回家里,一顶救灾充气帐篷已经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支好了。

    全家有5口人,一顶小型的救灾充气帐篷住下完全没有问题,陈有忠在终于找到了一点安慰!!

    这是全家人在过完年后的又一次团圆。趁着儿女们都在,当晚吃完饭后,陈有忠在帐篷里召开了家庭会议。陈有忠明显感觉到儿子们在外面见过了世面,如今面对着如此封闭的大山中的家,早已经没有再做农民、蹲守在土地上过生活的意思,加上这次受灾,儿子们更加理直气壮地提出搬家的要求。

    确实,比起外面的世界,这里实在是太闭塞了。陈有忠居住的四族乡草川坪村草川地社,是漳县最边远的村社之一,至今不能通车,在这里居住的6户人,能使用的较大交通工具只有农用三轮车。平时,从这里步行到草川坪村部需要两个多小时。天阴下雨,这里连摩托通行都很困难。

    两天之后,当我们问起陈有忠那次家庭会议有什么结果时,陈有忠憨笑着回答:“没有结果,儿子们也想不出搬到哪里去,再说如果搬出去了,我就没地种了,这年龄了,又不想打工,我是农民,就是靠十根指头和土地吃饭的。”显然,从表面上看,说服了儿子们的不是陈有忠,是生活。但在陈有忠的话语里,我似乎听到了他心底的声音。

 

乡干部闫军林

    闫军林把帐篷从乡上运送到草川地,并帮村民们搭好后再回到乡上已经是7月23日的凌晨3点多了。

    由于草川地不通大车,所以往里面运送救灾充气帐篷,闫军林和同事们也是费了一番周折。好在这里只有6户村民,所需的救灾充气帐篷也不太多,用农用三轮车就能拉运,否则,闫军林可能回来的会更晚。

    27岁的闫军林是今年2月份才考到四族乡政府工作的。之前他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先回家乡,而是去上海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据他说,上海的公司条件也不错,工资每半年涨10%,但就是上班交通不便,生活不习惯。当我们问他在乡镇工作感觉如何,他笑着回答说:“好得很!”然后他指了指周围美丽的大山,对我说:“在这里工作,人一天畅快得很。”

    闫军林到乡上工作后,成为草川坪村的一名驻村干部,所以受灾后,往全村10个社运送救灾物资的工作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驻村组长樊爱和他的身上。

    7月22日中午,就是他和几个同事首先赶到陈有忠家所在的草川地社查看了灾情,陈有忠家的充气帐篷也是他和同事们看着搭起的。就从这天起,闫军林的工作安排和乡上所有的工作人员一样进入了非常状态。

    由于四族乡不是漳县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因此当我们到达草川坪采访已经是灾后第四天了,而闫军林在这四天内,已经往村上受灾的各社联系运送了四批救灾物资。也就是在这五天里,闫军林的电话费已经用掉了200多元,用来下乡的代步工具小摩托车白天几乎都是整天整天地奔波在乡村和村社的崎岖道路上,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在非常时期的正常工作状态。因为在他身边的同事们也都和他一样。

 

民政干部窦玲玲   

    7月22日早晨,窦玲玲刚准备出门上班,就感觉到一阵剧烈的摇晃,她心想,不好,地震了。也顾不上再管家里,作为民政干部的她明白此刻要做的就是第一时刻赶到单位,因为如果哪里受了灾,单位将有大量工作要做。果然,等她赶到单位,看见很多同事也都陆续急匆匆赶到了。紧接着单位领导召开了紧急会议,灾害消息也同时不断传来,“石川乡受灾严重,大草滩受灾,四族乡受灾……”

    在单位同事组织往石川乡运送第一批救灾物资的同时,县上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也紧急成立了,民政局的全体干部职工都被分别抽调到指挥部下属的几个救灾工作小组。窦玲玲被编入救灾物资捐赠与涉外事务组,具体负责救灾物资入库和调拨工作。这是一项繁杂而忙碌的工作,因为全县所有捐赠救灾物资的接收和调配都要通过她经手。

    就拿陈有忠来说,受灾后,草川地灾民陈有忠急需充气帐篷的信息最先经过乡干部闫军林传递到四族乡上,再由四族乡汇总全乡受灾村的物资需求信息上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将下发指令下达到窦玲玲所在的工作组,由窦玲玲经手从库存物资中调拨出来。于是,救灾充气帐篷最终以最快的速度搭在了陈有忠的院子里,暂时解决了陈有忠家的临时生活安置问题。

    这是地震漳县房屋遭受严重损毁的户数达到16988户,因此救灾充气帐篷成为全县各救灾点最先需要的重要救灾物资。灾后的降雨,更增大和加速了灾区群众对充气帐篷的需求。
    在受灾前漳县民政局仅库存有帐篷400多顶,受灾后上级民政部门又紧急下发了救灾充气帐篷3000顶,加上社会各界的捐助,目前窦玲玲边接收边下发充气帐篷共计4452顶,这其中就有向四族乡调拨下发的救灾帐篷308顶。一面是灾民的紧急需求,一面是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窦玲玲在需求和援助之间,不停地忙碌。她所在的小组也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因此自从地震后她就再也没回过家,吃在岗位上,住在单位里。就连我们对她的采访,也是紧跟着她在救灾物资接收点上,利用她的工作间隙完成的。   

    其实,起先她一直都拒绝采访,直到我们反复说明,我们并不是进行典型采访,她才答应了下来。

 当时我们对话如下:“我们不是采访典型,我们就是采访救灾过程中几个极其普通的人来讲一个普通的故事。”“噢,那就好,因为我不典型,只要普通的那就好。”她这么说。